送给学生丨送给大学的你们三句话
发表时间:2018-05-19 12:29编辑:学生处
时间如白驹过隙,当辅导员已经快两年了,看着学生的合影,仿佛还停留在刚入校军训时稚嫩的样子,仿佛还听到每天6点起床出早操的闹铃。走在校园,且听风吟,原来你们的大学时光已经走过600多天,就这样,你们大二了……作为你们的辅导员,第一年我和你们一起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成长,其实自己也时常思考,如何让你们更好的明白“生”于大学,“活”出自己,懂得大学的理念。有人说“人生关键的,就那么几步”,大学就是其中之一,厦门大学邹振东教授在毕业典礼上曾说“对一所大学的真正留恋是从收拾行李开始的”,那么我希望两年多后即将毕业的你们带走的不仅是行李,更能够带走“更好的自己”!回忆过往,总结得失,在这第二年的“尾巴”时我想说对你们说三句话。
世界很大,不是你说走就能走
你们总有“无所畏惧”的精神,怀着“天不怕地不怕”的胆识,能将辅导员P图做动态与表情包,能让辅导员满世界搜索与天天深度辅导,能在任何场所进行着“农药”包括吃饭睡觉恨不得24小时在线,能为自己犯下的各种“壮举”找各种理由来佐证,能一副“什么都懂得”样子高谈阔论除了怂在老师的提问,能狂拽酷炫的走在路上“目中无人”的骄傲……你们有太多的“能”,可有没有仔细想想,自己真的能吗? 我知道,你们对于世界的好奇与探索兴趣极大,总想着“出去走走”是多么的潇洒,但别忘了,不是谁都能潇洒走一回,有些人能开着车走走,能坐着飞机走走,甚至能坐着火箭走走,而他们的能偏偏不是我说你们的那种“能”。世界离开了谁都会转,所以要认清现实,更要认清自己,务必要学会自省,尝试着去自我否定,这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转变”的开始。
我们作为“过来人”是很羡慕你们现在的“年轻时候”,趁着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里多培养、开发、构建你们的“能”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在当下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科技日新月异的“嚣张”之际。最不愿意看到你们成为“游戏奴”,要知道《王者荣耀》这款玩家注册用户2亿多的游戏前后开发只用了8个月;已经推广到海外,销量再创新高的《阴阳师》当初的团队只有9个人。他们在看着,你们在玩着,我从来不限制你们适当的放松,但每次看到大部分人都“整齐划一”的在虚拟世界里“厮杀”“呐喊”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何时才能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有人在云端俯瞰你们,难道就一直准备过着“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生活吗? 向前冲,向高搏击的时候别害怕别担心失败,马云年轻时候求职三十次遭拒,俞敏洪曾被北大开除,李彦宏在百度面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准备解散公司,任正非写下了《华为的冬天》等文章,但依旧挡不住通讯“冬天”的来临...正因为年轻,所以才要经历,我在专业大会时候曾说“看到堕落的人是一种激励,看到优秀的人也是一种激励”,多想多做多尝试没有错,如果总因为担心挫折而退缩,那么你们就不会享受到如今的物质条件,要相信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年轻可以有放肆,但不要放纵,你们已经身处大学,少做一些轻浮幼稚的事情,多一点成熟与稳重。世界那么大,我想你们能真正的“能”去Show Yourself!
我希望你们“低调有内涵”
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我都希望你们能够注重内修,要明白你们现在积累的深度决定了以后的高度。被世人敬仰的清华国学“四大导师”无一不是满腹经纶,学贯中西,思想、学问博大精深,他们能如此之“高”,源于他们的潜心,源于他们的“厚积”,源于他们的求索。“先生”之所以能称之为“先生”,必定有其过人之处,如今的你们是否能骄傲的说出自己之“所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少一点狂妄自大,少一些虚言攀比,人生路还很长,但给你们的“精华”时光也就那么一二十年。 向师长同窗请教不是一种“羞耻”,多问,再多问一点,别老给自己找什么“我不会说话”“我怕别人嘲笑”这种无知的借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你们背烂了可还是不懂,总是模棱两可的“可以了吧,差不多吧,应该能过吧”,可往往都是以悲剧收场。怀着谦卑之心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研究分析,少说多做,行之有“道”,行之有“效”,不刻意彰显,不肆意狂妄,不随意炫耀,真正弄懂学问道理“知其所以然”的增益是终生。告诉你们——谦虚不会让你的成绩得满分,但一定能让你的人生拿高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期待着你们离开大学时候都能够翱翔天空!
别瞧不起父母,更别对不起他们
现在大部分人被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催生出“急躁”的心劲,学生作为懵懂的“新来者”更容易GET这种“技能”。跟家长交流后我知道你们中的很多都很少或者干脆就不与父母沟通,有打一会电话就烦的,有吵吵嚷嚷发泄不满的,有隐瞒或改写事实的……我知道,你们的未来是自己把握,但知道父母把你养大供你读书的背后为流了多少汗?流了多少泪?扪心自问,你有为他们做过什么吗?每当要钱的时候都毫不客气,可他们给钱的时候却“毫不手软”......如果到现在依然认为这“该”那“该”,都是天经地义的话,那么我只能说思想还是幼稚的,不要总觉得远离父母就是独立,经济不独立就意味着永远没独立。 父母读书的年代和我们的时代虽然在物质上差距很大,但他们上大学的方式并没有OUT,在没有电子信息“爆炸”的环境里,他们能够潜心研究,珍惜时间,三点一线的作息,怀揣着理想,责任与使命的读书。那时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每个人都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不仅如此,他们交友相处的结果往往都是过了几十年都不会变的真感情,想想现在的你们,哪怕6个人在一个宿舍都不愿意相互交谈,哪怕都有时间一起去运动去郊游都不如打游戏来的爽快。那个时候没有体测可几乎没人不及格,男生引体向上二三十个的不在少数,现在体测的结果发给你们自己都“惨不忍睹”,不及格的比比皆是,更不用提及相比当年他们学习的精神与毅力了。哪怕父母说的不全对,哪怕他们的经历你们“不屑一顾”,但不要小看爱你们的父母,更不要做出对不起他们的事情,在学校你可以狂可以躁,但要记住你们永远无法比拟多活十几年二十几年长辈的经验经历,你们所拥有的骄傲的资本应该纵情展示在同时代的平台而非“在家里耍威风”。请记住,父辈的辉煌永远不会复制,你们要创造的是属于你们自己的激荡人生。 许渊冲老先生说: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回忆。500多天,大学已走过一年半,即使有人说辅导员是“神”一样的存在,有人说辅导员就是全能战士,每个辅导员带自己学生的方式都不同,风格不一,但我只求无愧于心,让我爱的你们都能够在这个相对“纯粹”的年华里留下斑斓的自己……最后借《人民日报》的话送于你们——在这个新的时代,愿我们都能矢志不渝,砥砺前行,做自己的榜样、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