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国学时代价值
发表时间:2018-03-06 10:21编辑:学生处

        2008年至今,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始终以国学教育为载体,依托我国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坚持不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励志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努力实现国学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时代价值,积极推进国学教育与独立学院文化融合,大力营造创新人才培养新环境,初步形成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国学时代价值”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经验。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制定与时俱进的国学教育工作目标与思路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学教育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校园文化建设最主要的是方向问题,高校国学教育指导思想至关重要。这个方向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引的方向,就是要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和研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最大限度的摆脱自身的历史局限性,紧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认真辨析校园文化的科学因素和民主因素,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推陈出新符合社会需要。
      (二)突出因材施教的国学教育工作特点。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合格大学生,是我院学生思想政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目标。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大学生通过对国学精粹的学习和领悟,能够厚积人文底蕴,激发民族精神,存留下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
作为一所独立学院,我院的学生普遍表现出:综合素质较高, 但缺乏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目标远大, 但毅力和自信心不足;创新意识较强, 但自我管理和协作意识较差;个性张扬,但集体主义意识较为淡薄等特点。
        根据学生的特点,我院积极探索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制定出了“学院倡导、分院组织、学生实践”的陶冶型国学教育模式,以国学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利用微型课程(不定期的报告、讲座、讲演)、参观旅游、各种表演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国学教育的氛围,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规范学生的行为标准、倡导学生在引导下自发学习国学传统文化,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紧密结合,赋予国学教育新的历史时期下新的学习意义。
 
       二、将国学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结合,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的推进,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新观念、新追求和新现象,为大学生在道德发展、价值取向和人生观等方面提供了多元的选择。另一方面,在核心价值上相互冲突的道德也同时存在,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带来了冲击。全球化浪潮下,思想界对人的发展的终极目的的反思,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道德伦理价值为取向的思想,再次受到热切关注。中共中央在16号文件中针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加强基础道德教育等要求。国学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有民族特色的价值思想和价值观念,其中既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积极的因素同时代发展相结合,进行创造性的转换,使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益元素。将国学文化中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明礼诚信、和谐处世等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理想信念教育等相结合,紧密围绕学院“厚德诚信 自强 卓越”的校训精神,构建富有社会主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一)打造孔子文化主题校园文化环境,提供良好的校园文化物质载体
        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院在进行校园硬环境建设时,高度重视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按照现代与历史和谐并存的要求,因地制宜,将学院文化内涵与孔子文化中优秀的修身、立志、从教、治学思想相结合。
       为打造国学教育有效开展的物质文化载体,2008年6月底,我院隆重举行孔子塑像揭幕仪式。省教育厅、团省委、省政协文教委、省委统战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省职机关,吉林省孔子学会,市委宣传部、市政法委、市体育局、卫生局、团市委等市直机关,高新区管委会,绿园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军民共建单位、兄弟院校、各大新闻媒体及社会各届嘉宾共一百多人与我院的7000多名师生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孔子塑像由铜铸成,高4米,底座高2米,重3吨。除孔子塑像外,学院还建造了孔子生平文化墙,长22.8米,高2.85米。2009年,国庆六十周年前夕,我院隆重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暨吉林省孔子学会国学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成为吉林省高校第一家国学教育基地,对提升我院的文化品位,浓郁人文氛围,构建和谐校园起到积极、深远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光电、机械、人文、艺术、体育主题浮雕,“腾飞龙”主题雕塑等艺术作品,也彰显了我院高雅的文化品味。
       (二)推行国学文化学术讲堂, 开展文化素质拓展活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已有很大提升,但是文化实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国学所承载的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基础。要充分发挥国学教育在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精神力量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国学教育 ,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情操,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我院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几年来,学院积极组织开展以吉林省孔子研究会副秘书长曲树民老师《与时俱进读经典——<弟子规>导读》报告会和吉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秘书长金海峰教授的“大学精神”国学专题报告会为代表的弘扬传统国学文化的专题学术活动,将国学中蕴含的丰富爱国思想、民族优秀品格和高尚道德追求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相继举行了学院名誉院长姚建铨院士的“学术、成才、爱国”专题报告会、省教育科学院副院长、省高教学会秘书长刘黎莉的教研工作报告会、长春大学国学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吉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秘书长金海峰教授的“大学精神”国学专题报告会、中共长春市委十七大报告宣讲团成员王健教授“党的十七大精神专题报告会”、吉林农大发展学院院长宗占国教授专题报告会等上百场学术报告会。
      (三)结合国学经典价值观,丰富主题教育活动内容
   1.以爱国情怀为理念,开展国家意识教育
       爱国主义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精神支柱。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着爱国主义传统,蔺相如完璧归赵到苏武北海牧羊,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华民族的精神结构和文化心理结构之中,代代相传。
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格外重要。我院开展国家意识教育过程中,把国家观念、国情意识、国家安全和国家自强作为重点。结合新生军训、入学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学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心。利用开展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活动,组织“我爱我的祖国征文比赛”、参加国庆万人大合唱活动、观看爱国主义、励志影片。结合“五·四”、“七·一”、“一二·九”等纪念日、传统节庆日和重大事件,中华情”诗歌会、纪念5·12汶川地震演讲大赛、“心手相印•共庆60华诞”、清明节扫墓纪念活动,“勿忘国耻”伪皇宫参观活动、“爱国情思•电影传承”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2.以开拓进取为主题,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老子坚持“自胜者强,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积极向上的奋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之所在。
我院以弘扬时代精神为核心,依托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发挥理科院校学生动手能力强的优点,突出对于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学院连续举办四届大学生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包括科技创新设计类、理论研讨类、演讲征文类、文化艺术类、体育运动类,共五大类,结合各分院专业特点,先后开展了科技创新大赛、科技知识大赛、电子科技竞赛、计算机“装机”大赛等富有科技元素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组织的各项科技大赛,并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开展了“中山杯”迎新素质拓展训练、趣味运动会、名企面对面、名人讲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启动仪式、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冰雪天使选拔赛、阳光体育长跑活动、“光电杯”主持人大赛、“艺彩飞扬”五四文艺晚会、三对三篮球挑战赛,定期举办学生宿舍文化节、开展寝室设计大赛、舍标设计大赛等活动,使学生展现才能,提升综合素质。
       3.以明礼诚信为指引,塑造学生良好公民人格
      “不学礼,无以立。”中华民族向来以礼著称,礼仪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支柱,是我们综合素质的体现。今天,学院在强调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孔子文化“礼”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社会公德是大学生理应具有的道德基础,包括遵守公共秩序、明礼诚信、具备公民意识。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在公共场所,如教室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在走廊及自习室里大声喧哗、说脏话等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针对我院学生的不文明现象,为了培养社会责任、诚实守法、平等合作、勤奋自强的精神,我院连续三年开展“读书活动月”的主题活动,倡议和鼓励同学们诵读弟子规、论语、增广贤文、道德经、中华古典诗词等国学经典,在诵读经典美文的同时,感悟国学精粹,陶冶道德情操。通过主题班会、板报、演讲会,引导学生认真实践。
活动中,更多的学生把恭敬辞让、宽以待人、孝敬长辈当成了自觉的行为,真正做到了言有礼、行有规。规范教育得到更多家长和社会群众的首肯,学校的社会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
       4.以和谐处世为原则,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过于强调个人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只求权利,不尽义务;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缺乏对他人的理解,缺乏团结、协作、互助精神;因此,往往陷入人际交往的困境。
学院结合每年一届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不断培养学生建立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先后开展了“心宿密语征文比赛,”大学生恋爱问题研讨会,每年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月”系列活动;每年10月定期用SCL-90(90项症状自评量表)和UPI(大学生人格问卷)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利用网络、博客、QQ、电话、电子邮箱、面谈等形式,
       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发挥服务社会、服务发展的功能,把国学经典教育活动变成实践行动,延伸到社会、家庭、社区。相继开展了暑期“三下乡”活动,为德惠市松花江镇“茶条村”小学捐赠电脑20台、与三佳社区建立共建关系、慰问在洪水中受灾极其严重的永吉七中,在长春市二道区同心老人院组建 “心理健康服务之家”为老人送上温暖和爱心。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给予和奉献的满足感,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进而为推动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四)不断深化国学教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喜人
        随着我院国学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书育人”成果喜人。2011年学院荣获“中国民办高校优秀院校”荣誉称号和“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状”,名列《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第22名。自2008年以来连续四年获得“长春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学院形成了勤奋进取的优良学风,学生考研率逐年上升,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共有600多人考入“985”、“211”高校以及其他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仅2011届毕业生就有227人考取研究生,考研率达11.1%,位居吉林省独立学院之首。光电学子先后参加了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大赛,在2011年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1项、省级奖项41项。
       迄今为止,我院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专业技术人才7200余名毕业生,分布在祖国的国防机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各条战线,他们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历年平均就业率达91%。
       三、以提升国学教育时代特征为努力方向,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一)我院国学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几点经验
       1. 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当代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 除了学校教授的知识和技能外, 还具有快速接收和消化社会各种观念和信息的敏捷思维,他们和社会构成相互影响的关系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大学生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注重对国学思想进行现代解读,就是站在现代立场,运用现代观念,对这些思想重新进行解读,把对我们现代生活依然有指导意义的思想链接到现实世界、新时期的道德规范结合传统的美德和荣辱观共同影响和塑造当代的大学生的品格。
       2.思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
       学习国学,关键是要引导大学生真正理解与领悟国学经典中的含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注意剔除国学中的糟粕, 传播健康积极的思想和价值观,又要灵活掌握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动机和特点,通过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方法,开拓其思路,使其豁然开朗,寻求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机遇,从而使大学生认识到国学蕴含的博大智慧对推动思维创新的魅力,体验到古为今用的现实意义。
       3.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对国学的学习只有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使其发挥作用,空洞的理论知识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大学生从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印证国学中的思想,培养社会归属感为达到预期效果,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可以从多方面着手,共同发挥作用。社会的参与也很重要,社会活动对学生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总之,要让大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国学拓展自己的传统文化知识面, 活跃思维,启迪智慧,锤炼思想,又能灵活运用国学来指导生活,体会人生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是借助传统节日、纪念日庆祝活动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将祖国发展的光辉历程以及党的思想理论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育永恒的主旋律”的意识深深植根于全院师生的心中。
        二是深入扎实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浸润到学生心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内化成学生的自身修养,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本文曾获2011年吉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二等奖

相关新闻: